索 引 号: D20--2023-0081 分 类: 其他文件
责任部门: 井冈山市政府办 发文日期: 2023-03-17 15:47:11
标 题: 井冈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井冈山市2023年度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奖补实施方案的通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有效性: 有效 浏览: 文件编号: 井府办字〔2023〕25号
井冈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井冈山市2023年度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奖补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将《井冈山2023年度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奖补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3年3月17日

  井冈山市2023年度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奖补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吉安市关于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工作方案〉等五大振兴工作方案的通知》(吉农字〔2021〕3号)和《吉安市关于做强现代农业在描绘乡村振兴新图景中奋勇登攀的实施意见》(吉发〔2022〕1号)精神,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精神,以“创新引领”“产业兴旺”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路径,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基本抓手,以“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为基本遵循,全力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做大农业产业总量,丰富农业发展业态,持续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特、一县一业”进程,全面提升农业发展质量,让井冈山特色农业产业永葆生机与活力。

二、目标任务

围绕全市茶(茶叶、油茶)果药等特色产业,做大产业基地,做强龙头企业,做优知名品牌。大力实施茶果药农业富民产业,确保实现2025年全市特色农业产业扬优成势的目标。同时,紧紧围绕“做大做强乡村旅游”这一核心主题,彰显全市乡村农耕传统与乡村文化特色,突出抓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培育工作,鼓励支持发展“原产地”种养业和传统种养方式,“直供”旅游消费,激活群众和农业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创业创新潜能,实现农业产出效益最大化,夯实井冈山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三、工作重点

(一)全力提高农业技术服务质量。一要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建立技术服务队伍,积极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服务产业发展全过程,并制定各产业种植管理技术要求及验收标准。二要对产前选址、土地垦复、挖穴埋肥、种苗服务进行指导;产中要比对作物生长时间节点进行督促;产后要对接农业企业或电商平台进行销售等服务。三要发挥好果业协会在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农业统防统治、产品销售渠道建设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主体”作用,所需经费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对已挂牌成立,运行正常,组织完成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积极开展了技术指导服务且成效明显的协会,每年给予40万元的工作经费,工作经费主要用于外聘技术专家、现场培训、市场营销支出及日常基本支出。四是要高度重视猕猴桃溃疡病、柑橘黄龙病等重大灾害性病害的防治工作,按照植物保护条例的要求,安排200万元的茶果育苗经费,支持茶果龙头企业开展茶果本地化育苗,降低重大灾害性病害发生风险,夯实富民产业基础。

(二)培育农业创新型经营主体。一是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着力培育壮大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围绕红米、南瓜、茶果产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脱贫户”的模式,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继续稳步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园和碧溪产业园建设,做大特色农业“蛋糕”。二是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引导生产要素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集中,采取“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脱贫户”的模式,以脱贫户土地或产业发展基金入股的形式,让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带动脱贫户发展产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脱贫户增收致富。三要采取免费发放茶果苗的形式,鼓励联户或单户在房前屋后空余地自主发展农业庭院经济。四是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回乡创办示范基地,助力产业技术推广和创新。回乡创办示范基地的农业科技人员享受同等产业奖补政策。

(三)强化品牌强农理念。积极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加强对农产品注册商标的保护力度,积极开发现有名优品牌的市场潜力,推出更多的名牌农产品,促进名牌农产品的特色化、产业化、规模化。一是面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创建100周年,围绕井冈山红色文化的传承,着力培育“井冈蜜柚”“井冈黄桃”“井冈奈李”“井冈猕猴桃”“井冈山红米”“井冈山南瓜”等为代表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和省知名品牌各2个;二是要采取得力措施强化农产品品牌建设。围绕农产品绿色生产技术应用、产品质量控制、品牌创建、品牌文化宣传、冷链物流和农产品电商等环节,以问题为导向,提出解决措施和方案,给予政策支持;三是引导鼓励农业企业参加博览会、展销会等知名品牌会展活动,每年安排参展经费50万元,该经费由农业农村局统一管理使用,对参展企业按省内每次补助3000元/家、省外每次补助5000元/家的标准进行奖补。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和完善市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市现代农业和农业富民产业的领导,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高抓好现代农业和富民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各乡、镇、场要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成立相应机构,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二)多方筹措资金。整合财政、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等涉农项目和资金2000万元左右,按照“统筹规划、相对集中、适度变通、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加大对茶、果、药产业扶持力度。

(三)加大财政奖补。

1.新建产业基地奖补。

(1)茶叶产业(含苷茶):对符合标准化种植规定和达到预期质量及效果的,新增连片种植茶叶20-300亩的,每亩奖补1200元;300-500亩的,每亩奖补1500元;500亩以上的,每亩奖补2000元。

(2)果业产业:对符合标准化种植规定和达到预期质量及效果的,①连片新增井冈蜜柚、柰李、黄桃种植的,20-300亩的,每亩奖补1200元;300-500亩的,每亩奖补1500元;500亩以上的,每亩奖补2000元;②新增连片种植猕猴桃20-100亩的,标准架(水泥桩)每亩奖补2300元,普通架(木竹桩)每亩奖补1800元;100亩以上的,标准架(水泥桩)每亩奖补3300元,普通架(木竹桩)每亩奖补2300元。建有设施大棚和肥水一体化设施的,按大棚建设和肥水一体化补助标准叠加奖补。

(3)油茶生态产业:①油茶新造林。新造油茶林在享受林业部门油茶项目补助后每亩再奖补400元。②低产油茶林改造、提升。低产油茶林通过林地清理、林地垦复、密度调整、补植、施肥等符合山场实际情况的措施,实施低产油茶林改造、提升,在享受林业部门低产油茶林改造、提升项目补助后,每亩奖补200、100元。

(4)中药材产业:对符合相关技术规定和达到预期质量及效果的多年生中药材按照规模大小实行差异化奖补:新增连片种植多年生中药材20-50亩的,每亩奖补600元;50-100亩的,每亩奖补800元;100亩以上的(建档立卡脱贫户发展1-5亩),每亩奖补1000元(套种的按500元/亩奖补)。奖补的多年生中药材品种为:草珊瑚、黄精。

(5)对企业、合作社新增冷库设施的,在达到技术要求和装机规定的前提下,按300元/立方米的标准进行奖补,但单个经营主体享受的新增冷库的奖补资金总额不超过100万元。

(6)对井冈南瓜种植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另行确定标准,确保有一定标准的奖补支持。

为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凡是经村级流转土地发展农业产业的,根据《井冈山市规范土地流转管理办法》(井办发〔2017〕6号)的规定,村集体占有发展该项目的10%的股份,并从该经营主体获得的产业奖补资金中抽取10%作为基地所属行政村的入股本金,入股该经营主体,获取股金分红收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经营主体和村集体股份比例的确定,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监督落实。

在分年度验收合格的情况下,以上奖补按4:3:3比例分三年拨付,验收不合格坚决不补。建档立卡脱贫户发展1亩以上的,按同类最高标准奖补;一般农户发展庭院经济5亩以上的,按同类标准奖补。同一产业项目只能享受同级财政的一次奖补,不得重复奖补。

2.品牌创建奖补。

(1)“三品”认证。对通过国家级正规认证机构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的业主,每个证书奖补2万元;对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业主,每个证书奖补3万元;对通过有机食品认证的业主,每个证书奖补5万元(认证产品种植面积不少于10亩且实现销售收入5万元以上,有机认证必须连续三年且认证机构必须是国家级机构,同一品种获不同等次“三品”认证的,按最高标准奖补,不重复奖补)。

(2)品牌产品。对新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的业主,每个奖补10万元;获“江西名牌产品”的业主,每个奖补5万元;对成功申报地理标志公用品牌的单位,每个奖补10万元。

(3)对新获吉安市级龙头企业称号的业主,每个奖补3万元;对新获江西省级龙头企业称号的业主,每个奖补5万元;对新获国家级龙头企业称号的业主,每个奖补30万元。

(4)对新评为市级、省级、国家级示范(优秀)社的产业扶贫合作社(脱贫户年均分红总额不少于3万元),分别一次性给予2万元、3万元、5万元资金奖补。

(5)对新评为市级、省级示范(优秀)家庭农场的分别一次性给予0.5万元、1万元资金奖补。

(6)对新获省级农产品展示展销、国家级农产品展示展销奖励的,分别一次性奖补2万元、3万元。

(7)对经市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同意举办的“水果节庆”活动的,每次给予5万元的经费补助。

(8)对完成100万元以上特色生鲜农产品销售的电商、抖音等线上线下销售主体,按销售额的2%进行奖补。

3.农业设施设备奖补。

(1)抗旱井、喷药管、肥水一体化及节水灌溉、生态防治系统。50亩以上种养基地打深水抗旱井,每口奖补2万元;全园布施喷药管,每亩奖补200元;全园安装滴管或喷管每亩奖补600元;全园安装肥水一体化(必须具备压力水泵,过滤器,施肥设备,控制设备等完整的系统)每亩奖补1000元。

(2)农机具购置:井冈山农户或农业经营主体年度购置省级补助目录内农机具的,在享受省级农机具奖补的基础上(省里奖补28%左右),将补助标准补齐至购机价的35%。

(3)农业钢构大棚设施:

类别

项目

补助标准

设施

补助

连栋大棚

新建标准连栋大棚单个基地50亩以上的,每㎡补助30元。主要参数:跨度8 m,间距4 m,肩高2.5 m,顶高/脊高4.5 m以上。拱架间距1 m,拱架Φ25×2.0mm,纵杆Φ19×1.5mm,主立柱□40×60×2.0mm,山墙辅立柱Φ25×1.5mm,肩梁□40×60×2.0㎜,全部采用热浸镀锌管材,12丝以上薄膜PO膜。

设施

补助

单体大棚

新建GP-C825/832型标准单体钢架大棚50亩以上的,每㎡补助15元。主要参数:宽8m,长30m,顶高3.2m以上,肩高1.6m以上,拱管为热浸镀锌钢管,镀锌量200g/㎡以上,Φ32*1.5间距不大于1m,Φ25*1.5间距不大于0.75m,三纵四卡,8丝以上膜。大棚钢架使用寿命10-15年。低于此标准的6米宽以上的单体大棚,按4000元/亩进行奖补。

双层大棚

建设或改造成双层保温50亩以上的,在上述单体大棚基础上,每亩增加补助2000元。

农业钢构大棚设施里面种的农作物必须是果蔬或其他我市主导农业产业类作物品种。

(四)完善验收程序。

1.业主申报。达到奖补条件的经营主体向所在乡镇场提交验收申请表和申报材料。

2.乡镇初验。由乡镇场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产业验收小组,审核申报资格,委托第三方核定验收数据,核查建设质量,签署初验意见,并在所在的村、乡镇集市进行公示。对符合奖补条件的申报表,由乡镇场主要领导签字,汇总后以正式文件报市农业农村局。

3.验收审核。根据乡镇场初验意见,由市委农办牵头,抽调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乡村振兴局、市林业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组成市级核验小组,严格按照《果业标准化种植验收标准》《茶叶标准化种植验收标准》《中药材标准化种植验收标准》《农业设施建设验收标准》和《南瓜标准化种植验收标准》的要求,于每年的6-10月份进行现场验收审核,签署验收审核意见。

4.会商审批。验收组验收审核汇总后,报送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会商审批。

5.网上公示。会商审批后进行网上公示7天,公示无异议,报市政府批复抄告,市财政局根据抄告单拨付奖补资金。

(五)推行金融四轮驱动。一是结合“财农信贷通”政策,对农行、邮政储蓄、农商行、九银村镇四家合作银行要按照约定不低于财政风险补偿金的8倍发放“财农信贷通”贷款。简化评估放贷程序,降低贷款门槛,优化放贷服务。合作银行贷款实际执行利率遵照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按上浮不超过20%的幅度计取。二是采取现金直补鼓励产业发展。三是加大农业保险的财政扶持力度,围绕茶果的险种,由业主自缴20%保费、市财政配套80%保费的比例缴纳。四是市乡村振兴局、市农业农村局要针对脱贫户和规模基地做好贷款贴息工作。

(六)严肃工作纪律。产业奖补验收工作要严格对照技术标准(种植基地要求果苗成活率达90%以上)进行验收(果、茶、药标准化种植验收标准另行制定),实行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对出现骗取产业补助资金的,要坚决予以追回,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司法责任。

(七)严格把握本方案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的范围为2023年开始的新增基地及项目的奖补,2022年(含2022年)以前基地及项目的奖补仍按井管局字〔2020〕3号文件执行。

附件:1.指示解释

2.茶叶标准化种植验收标准

3.农业设施建设验收标准

4.果业标准化种植验收标准

                       5.中药材标准化种植验收标准

              6.南瓜标准化种植验收标准

附件1:

指标解释

1、水肥一体化:指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水肥一体化是借助压力系统(或地形自然落差),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供肥,使水肥相融后,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生长区域,使主要根系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适宜的含水量。同时根据不同的作物的需肥特点,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状况,作物不同生长期需水,需肥规律情况进行不同生育期的需求设计,把水分、养分定时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具有省肥节水、省工省力、降低湿度、减轻病害、增产高效等优点。

2、连栋大棚:将两栋或两栋以上的单栋大棚在屋檐处连在一起,加上天沟等就构成了连栋大棚。

3、单体钢架棚:以薄壁镀锌钢管为骨架,塑料薄膜为覆盖材料的拱圆装配式大棚。

4.双层保温大棚:就是在单体钢架大棚原有一层基础上加盖一层内棚。要求外棚大棚6米宽、2.8米高、30米长以上,内棚5.2米宽、2.4米高、28米长以上。


附件2:

茶叶标准化种植验收标准

一、基地权属:茶园产权明晰,若土地流转的要见合同,并交一份租赁合同复印件。

二、种植面积:种植面积达50亩以上的,一定要出具第三方测绘图。

三、种植技术要求

1.种植密度:基本苗达3500株/亩以上;

2.成活率(1-3年):要求生长势态良好,当年成活率达85%以上,第二年成活率达90%以上,第三年成活率达95%以上。

四、管理技术要求

1.抚育。在验收前,必须做好抚育工作,清除杂草未进行抚育的,原则上不予验收。

2.水的管理。做到排灌方便,有保水、蓄水和排灌系统。

3.基地基础设施要健全,中耕施肥要到位。

4.整形。基地在第三年时,整形要到位,整个茶园必须封行。

五、野生茶。除上述情况外,野生茶的奖补面积按验收时测量的实际面积1/2折算。

六、各茶园基地(20亩以上)都要有全景图(彩照)


附件3:

农业设施建设验收标准

一、水肥一体化采用的主要设施

水肥一体化设备包括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和灌水器3个部分。从水源到灌溉点,一般设备的排列顺序是:水泵、逆止阀、施肥(药)装置、压力表、过滤设备、压力表、阀门、流量表、进排气阀、干管、压力调节器、支管、毛管、灌水器。根据微灌施肥首部控制规模和水质,设备的配置方式会有所不同。

(一)首部枢纽:

首部枢纽的作用是从水源取水、增压,并将其处理成符合微灌施肥要求的水流送到系统中去,包括加压设备(水泵、动力机)、过滤设备、施肥(药)设备、控制及测量装置等。

(1)加压设备:加压设备的作用是满足微灌施肥系统对管网水流的工作压力和流量要求。加压设备包括水泵及向水泵提供能量的动力机。微灌施肥系统常用的水泵有离心泵、潜水泵等,动力机可以是柴油机、电动机等。单户农户小面积使用微灌施肥设备,最好使用变频器。在有足够自然水源的地方可以不安装加压设备,利用重力进行灌溉。

(2)过滤设备:过滤设备的作用是将灌溉水中的固体颗粒(砂石、肥料沉淀物及有机物等)滤去,避免污物进入系统,造成系统和滴头堵塞。过滤设备安装在输配水管道之前。过滤器包括离心式过滤器、砂介质过滤器、网式过滤器、叠片式过滤器等。

(3)施肥设备:包括加压式施肥罐、文丘里注入器、注入泵。

(4)控制和测量装置:包括进排气阀、逆止阀、压力表。

(二)输配水管网:

输配水管网包括干管、支管和毛管,有各种管件、连接件和压力调节器等组成,其作用是向作物输水和配水。管件和连接件在系统中用量较大,选用的规格、质量等直接关系到工程费用、质量和使用寿命。输配水管网系统的干管主要用聚氯乙烯(PVC)管,输配水管网的支管和毛管主要是聚乙烯(PE)管。

(三)灌水器:

作用是将微灌施肥系统中的压力水(肥液)等,通过不同结构的流道或孔口,消减压力,使水流变成水滴、水雾或细流,直接作用于作物根部。

(1)滴头:通过流道或孔口将毛管中的压力水变成滴状或细流状流出的装置称为滴头,单个滴头的流量一般在2~12L/h之间,滴头安装在微灌施肥管网的毛管上。

①长流道型滴头:靠水流与流道壁之间的摩阻消能来调节出水量的大小。②压力补偿式滴头:压力补偿滴头是利用水流压力通过滴头内的弹性体(片),使流道形状改变或过水断面面积发生变化,即当水压减少时,过水断面面积增大,水压增大时,过水断面减小,从而使滴头出水量自动保持稳定,同时还具有自清洗功能。

(2)滴灌管(带):滴灌管(带)是将滴头与毛管制成一体,兼有输水和滴水功能。一个是内镶式滴灌管:是指在毛管制造过程中,将预先制造好的滴头镶嵌在毛管内。另一种是薄壁滴灌带。薄壁滴灌带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在0.5~1mm的薄壁软管上按一定间距打孔,灌溉水由孔口流出湿润土壤;另一种是在薄壁软管上热合出各种形状的流道,灌溉水通过流道以滴流的形式湿润土壤。

二、钢架大棚验收标准:

(一)单体钢架大棚

主体规格:所有钢材需为全新热浸镀锌钢管,棚体高度不低于3m,肩高不低于1.5m,棚宽不小于8m。

1.拱管尺寸不低于25mm,拱管间距不大于1m。

2.配置:不低于3纵4卡,带摇膜器,前后开门。

3.覆盖材料:不低于8丝长寿无滴膜(或P0膜)。

4.配套设施:棚内滴灌或喷灌。

(二)连栋钢架大棚

主体规格:所有钢材需为全新热浸镀锌钢管(板),跨度8m,开间4m,棚内开窗,水槽高度不低于3m。

1.拱管:圆管外径不低于32mm,拱管间距不大于1m。

2.固定斜撑、顶部通风、副纵杆:圆管外径不低于25mm。

3.水槽镀锌钢板厚度不低于1.5mm。

4.覆盖材料:不低于15 丝PEP膜。

5.配套设施:棚内滴灌或喷灌。


GSW-8432型锯齿式顶部坚式通风连栋大棚参数

跨度8 m,间距4m,肩高2.5 m,顶高/脊高4.5 m。拱架间距1 m,拱架Φ25×2.0mm,纵杆Φ19×1.5mm,主立柱□40×60×2.0mm,山墙辅立柱Φ25×1.5 mm,肩梁□40×60×2.0㎜,全部采用热浸镀锌管材;梯形水槽,规格为厚度1.5㎜,展宽450㎜热镀锌钢板;两边侧墙各设一道推拉门,共两道;顶窗宽为1.6 m,四周侧窗1.5m,为电动摇膜器(杆)。四周及顶部覆盖12丝薄膜PO膜。(参考图见下)

GP-C832型架大棚主要参数

规格:大棚长30m、宽8m,肩高1.6m以上、顶高3.2m以上,拱杆间距100cm,共31拱;

拱杆质量要求:质量达到国标,管长6.0m,管外径32mm,管壁厚1.5mm,热浸镀锌,镀锌量200g/㎡以上,耐腐蚀性强,使用寿命10年以上;

配制:三纵四卡,纵拉杆3道,压膜槽4道,斜拉杆4根,带棚头立柱,一道推拉门;优质防老化长寿无滴膜8丝,配套压膜线,两拱一线。(参考图见下)

附件4:

果业标准化种植验收标准

一、建园和第一个生长季验收指标

1.面积用仪器GPS(或北斗)测量,大于50亩由第三方测定。验收时记录果园位置(经、纬度)。

2.丘陵山地建园要修筑等高水平梯田,梯面宽不少于2.5米。12度以下缓坡可直接挖穴(或定植壕沟)。

3.100%进行了大穴、大肥、大苗定植,常绿果树要以营养袋苗定植。

4.修建了灌排水沟,清除了畦面宿根杂草和树木蔸、石头等,平整了畦面。

5.黄桃、奈李、蜜柚亩栽 33 株(株行距4X5米),猕猴桃亩栽55 株(株行距3X4米),其他柑橘亩栽47(株行距3.5X4米)株,另金桔亩栽100株。

6.黄桃、奈李、猕猴桃成活率达 80%以上,柑橘类果树成活率达70%以上。

7.黄桃、奈李树当年生新枝长 80 厘米以上的树达 90%,且有明显的树形;柑橘类果树当年新梢长 20 厘米以上的树达 80%以上。猕猴桃主蔓长 1.5 米以上(或者主蔓在 1.2 米处径粗达 1.0厘米以上),并引绑上架。

8.果树树冠没有严重病虫危害;柑橘类树叶片浓绿。

9.有明显水肥土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管理迹象。

二、第二个生长季验收指标

10.依第一年果园界址对照位置核验面积。

11.经补栽后果树株数保存率达95%以上。

13.黄桃、奈李、猕猴桃树当年新梢长80厘米以上;柑橘类果树当年至少有二次新梢生长,且年新梢普遍长 40 厘米以上的树达90%以上,叶片浓绿。

14.果树没有严重病虫危害;柑橘类树叶片浓绿。

15.落叶果树经修剪和树形培养,树冠骨架基本形成,有结果母枝。主枝(主蔓)、侧枝(蔓)合理分布。柑橘有明显主干、主枝骨架。

16.进行了扩穴改土,深施有机肥。

17.有明显水肥土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果园管理迹象。

三、第三个生长季验收指标

18.依上年度果园界址对照位置核验面积。

19.果树株数保存率达95%以上。

20.黄桃、奈李、猕猴桃树当年新梢长80厘米以上;柑橘类果树当年至少有二次新梢生长,且年新梢普遍长 50 厘米以上的树达90%以上,叶片浓绿。

21.果树树冠没有严重病虫危害;柑橘类树叶片浓绿。

22.落叶果树经修剪和树形培养,树冠骨架基本形成,黄桃奈李有主枝三个、副主枝三个以上,且合理分布,当年已试花或结果;猕猴桃有主蔓二根,侧蔓四根以上,当年已试花或结果。柑橘有明显主干,主枝两个以上,树冠骨架基本形成。

23.进行了扩穴改土,深施有机肥。

24.有明显水肥土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果园管理迹象。


附件5:

中药材标准化种植验收标准

1.验收的中药材品种须为草珊瑚、黄精。

2.合理密植。保证单位面积上有适宜的基本苗(株)数量。林下种植或套种的基本苗(株)数量应达到标准化种植基本苗(株)数量60%以上,草珊瑚基本苗种植每亩1000株以上,黄精基本苗种植每亩3000株以上。

3.基地畦面相对平整,修有排水沟,清除了杂草、灌木、石头等杂物,看上去干净整洁。

4.植株长势良好,没有明显的病虫害。成活率达85%以上


附件6:

南瓜标准化种植验收标准

为确保我市南瓜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将南瓜产业验收的标准确立如下:

一、规模。为体现产业发展的规模效应和集约化生产,每个南瓜种植地成片规模不得低于20亩。

二、种植密度。根据不同南瓜品种其种植的密度各不相同,一般情况下,当地甑盆南瓜每亩栽培密度400株,其它主栽品种密度600-800株。验收标准定为:甑盆南瓜每亩不低于300株、其它主栽品种密度不低于500株。

三、产量。爬地种植每亩产量不低于2500斤;棚架种植每亩产量不得低于3500斤。

四、验收规则,分两次进行。第一次验收时间为6月底至7月上中旬,此时验收主要有如下几项内容:a、南瓜种植质量验收。南瓜苗虅是否达到地面或棚架全覆盖,如没有达到全覆盖,应督促种植主体尽快加强田间管理,弥补肥水管理不足。B、南瓜种植面积的验收。C、南瓜种植密度的验收。第二次验收于南瓜成熟统一采收前5-10天进行田间随机抽样测产,具体时间因主栽品种不同,其成熟期各不相同,因此此次验收的时间确定应由种植主体在南瓜采收前5-10天向产业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再由相关部门进行田间实地验收,种、验收应当当场签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隐私声明 版权声明

主办:井冈山市人民政府 承办:井冈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版权所有
备案证编号:赣ICP备14004972号-1 网站标识码:3608810001
赣公网安备 36088102000006号  技术支持:维网科技